WeChat

百擎大数据

当前形势下对网络舆情现状的认识与应对

2021-06-22 15:21:00

  网络舆论作为网上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渗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日渐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让网络舆情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体现民意的快车道。本人结合学习网络舆情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对网络舆情现状与应对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网络舆情形成及特点
  网络舆情形成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公共事件发生后,公众在网站论坛、博客或者社交网站等公共平台上对该事件进行描述、议论、揣测、分析的舆论。第二种,针对政府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政策进行讨论。第三种,由政府官员的处置不当引起的舆论。

微信截图_20210630092742.png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热点形成加速。随着信息传播的方便和快捷,舆情形成速度越来越快,舆论热点往往呈现出集中瞬间爆发的形态。
  2.关注范围更加广泛。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网络舆情表达快捷、网民人数快速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9月,我国网民数量达4.85亿人。《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数据显示,有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
  3.控制难度大。网民群体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事件背后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动因,非理性和过于主观的声音容易占据上风。互联网的匿名环境、海量帖文的气氛渲染,网民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具有的匿名性、隐蔽性进行无限制、无控制的“自由”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给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应对带来困难和挑战。
  4.影响更为深远。信息传播舆论环境是现实环境的放大和延伸,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越来越受到舆论环境的影响。目前,知识群体、网民群体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重大政策出台后,除政府部门解读外,一些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也在解读,政策涉及的相关利益对象也在解读,形成众说纷纭的现象。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决策部门需要认真倾听。


友情链接

公司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芙蓉路 268号创新创业园2幢3#C二层南

联系电话 0551-63539881;18956065233

备案号:皖ICP备17002142号 Copyright © 2020 CENTU PLEENG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