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百擎大数据

各级机关舆情应对中注意三过度

2020-09-25 16:04:00

当前,各级机关对于舆论宣传工作都非常重视,组织了专业人员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了解网络信息的渠道,为防敏感信息发酵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具体的舆情应对工作之中,还是存在着过于依赖管控手段、灵活不足等问题。在当下,各级机关需提升舆情应对能力与水平,警惕反应过度,激化矛盾、放大危机等问题,避免酿成舆情失控的局面。

一、过度依赖信息管控

虽然各地不断大力推进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理论学习培训都已比较充分,可是一旦发生舆情事件,不少涉事部门仍然选择习惯性退缩,宁可少说不说、少做不做。还有的涉事部门第一时间反应就是“删、封、堵”,尤其是在舆情发酵初期就采取信息管控,试图通过当地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协调处置,将敏感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事实表明,此种方式不但于事无补,还往往成为危机放大的催化剂,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敏感舆情中,“404”符号已经成为刺激舆论的标签,常常激发网民刨根问底,掀起更大的舆情骇浪。同时,在一些案例中也可以看到,部分涉事部门心态过于敏感,因害怕舆论质疑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涉及关键词汇的相关信息不加甄别地进行“一网打尽”,甚至出现将权威部门的恳切建议也一并删除的情况,被网民讥讽“相煎何太急”。当前,网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性比以前大大提高,在舆情处置中,要慎防涉事部门过多地依赖于信息阻隔手段,干涉社会言论,引发不满情绪形成负面舆论风潮。

舆情应对

二、过度使用评论功能

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面对舆情格局日趋复杂的形势,政法机关组建和使用自己的网络力量,在舆论场中与不良言论做斗争,对掌控舆论主导权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舆情发酵期和高热期,组织网评不仅能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还能引导网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产生更加理性客观的理解和讨论,有助于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

然而,在不少处置实践中,部分涉事部门过度使用网络评论功能,造成了严重的舆论反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使用模式化、单一化的评论用语,甚至评论内容和新闻事件完全脱节,不但起不到引导作用,反而遭到网民指责称“水军”,产生反感情绪;二是在不必要的情形或场景下,仍然调动大量网评力量来营造舆论盛况,个别案例中还出现大量简单复制粘贴的评论用语,令人啼笑皆非。这提示各地政法机关,当前网评员队伍整体素养参差不齐,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过度依赖网络评论功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折损,需慎之又慎。

三、过度参照标准模板

目前,各地政法机关的舆情工作都在不断制度化,普遍建立起日常的舆情工作机制。但是在舆情实践中,部分政法机关却显示出过于依赖模板、应对机械、不知变通等不足。可以看到,在舆情发生之后,政法机关基本都能比较迅速地介入并做出回应,能够从程序上完成政务公开的基本“规定动作”。然而,舆情复杂程度一旦“超纲”,不少政法机关就会呈现出手足无措的混乱状态,在处置反应上缺少足够自信,在进一步应对方面缺乏章程,甚至无所作为等待上级部门指示。这期间出现的舆情“静默期”,无疑会加大网民焦虑心态,导致不实信息滋生,造成被动局面,加大后续舆情引导难度。由此可见,各地政法机关仍需在舆情工作上发力,加强舆情队伍建设,将应对能力真正内化,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放矢。

友情链接

公司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芙蓉路 268号创新创业园2幢3#C二层南

联系电话 0551-63539881;18956065233

备案号:皖ICP备17002142号 Copyright © 2020 CENTU PLEENGINE, All Rights Reserved